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体育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研究特色 | 平台建设 | 研究动态 | 管理文件 | 智库动态 | 全民健身政策模拟实验室 | 发展动态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智库动态>>专家观点>>正文
 
吕万刚------科学健身的当代使命、实施路径及未来的趋势
2020-09-07 10:31   审核人:

一、政策背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习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系列指示精神为健康中国的目标任务做出明确定位。围绕健康中国建设,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 《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同时出台,推动着健康中国建设驶入全民健康行动的快车道。《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健康服务模式。在2020年9月25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足协联合印发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科学化训练和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020年的9月21日由体育总局、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更是强调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些政策的出台给我们体育人提出了急切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考察调研时说到,现在孩子普遍是眼镜化,这是我的隐忧。身体的健康程度。于体育锻炼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我说的‘野蛮其体魄’就是强身健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和儿童健康成长。所以,要实现健康中国,需要全面健康;要实现全面健康,需要全面的科学健身。

二、当代使命

1、时代需求

有效推进全民健身,是体育人在实现中国梦宏大时代背景下的重要使命担当。

2、专业责任

有效推进全民健身,是体育人切实实现自我价值至关重要的依托。

3、价值重塑

有效推进全民健身,是重塑体育多元化价值的重要举措。

4、社会治理

有效推进全民健身,是实现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尊严的根本依托。

人类的幸福与尊严是人类一直追求的永恒价值。国家领导人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身体健康是个人幸福与尊严的基础。其中,幸福是个人在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愉悦感,身体健康则是幸福和尊严的基础。通过切实推进全民健身,体育行业可以直接参与政府善治和参与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三、基于科学循证的健身价值

1、大众人群进行科学运动的价值

(1)心肺功能提升

(2)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降低共病及死亡率,

(4)其他认知的功能。

2、老年人进行科学运动的价值

(1)人类正常衰老。

生理功能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某些功能和能力的降低,以及身体成分的改变。

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的量和强度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但体力活动可以显著降低此风险。

(1) 体力活动与衰老过程。

有规律的体力活动能够限制慢性疾病的发展、减轻与年龄相关的生物学变化、降低衰老对健康和幸福感的影响、保持身体功能和能力,从而延长平均寿命。

不同的个体衰老的进程及其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个体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的影响。

健康老年人可以参加剧烈的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并能对运动训练产生积极的适应性。

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可以大幅度地影响生理系统,并且作为一个主要的生活方式因素可以有效地区分老年人的衰老过程是否顺利平稳。

有规律的体力活动可降低罹患一系列慢性疾病的风险,并在治疗许多疾病中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2) 体力活动和运动的益处。

长时间、有强度的有氧训练会导致心血管储备增加和骨骼肌适应性,经过有氧训练的老年人在进行亚极量运动时比未进行有氧运动的人有较低的心血管压力,并能延缓肌肉疲劳发生;长时间有氧运动能够减缓由年龄增长导致的中心脂肪堆积,并提供心肌保护。

长期参与抗阻训练能够提高肌肉和骨骼质量,增强力量,但单独进行有氧训练的效果没有这么明显。

足够强度(≥60%V02max)、频率(3次/周)和持续时间(≥16周)的有氧训练计划能够显著。

3、青少年进行科学运动的价值

3到6岁儿童,主要效果是改善骨骼健康和体重状况。6-17岁青少年,改善认知功能,改善心肺或肌肉健康,改善骨骼健康,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状况,改善体重状态或肥胖,减轻抑郁状态。

抗阻训练对肥胖青年健康相关的益处。

我们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有如下方面:

(1)针对3至5岁儿童的新指南规定,学龄前儿童应全天处于活跃状态,以促进生长发育。照顾这个年龄段儿童的成年人应该鼓励儿童积极玩游戏(轻度,中度或剧烈强度),并且每天至少3小时。

(2)6至17岁的青少年需要至少60分钟的中等至剧烈活动才能从身体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健康益处。大多数活动都可以是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或任何让他们的心跳更快的活动。

(3)为了从身体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健康益处,成年人每周需要至少150到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快跳。成年人还需要肌肉强化活动,如举重或俯卧撑,每周至少2天。

(4)证据表明久坐不动的行为与患心脏病,高血压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所有体力活动,特别是中等到剧烈的活动,都可以帮助抵消这些风险。

(5)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更多健康问题。例如,体力活动可以减轻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的疼痛,减少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的疾病进展,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并改善对患有痴呆,多发性硬化,ADHD和帕金森病的人的认知。

国际上关于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基本共识,青少年力量在青春期之前也有很强的可训练性。青少年的有氧能力在青春期前、青春期、青春期后都是可训练的,即青少年有氧能力在青少年整个成熟过程中都是可训练的。

4、慢病人群进行运动的价值。

第一,提高心肺耐力。第二,减少冠心病危险的因素。第三,降低多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第四,改善心理状态。第五,延缓衰老延长生命,还可防止老年痴呆增加生命活力提高生活的质量。

四、实施路径

1. 体系建设:建立针对一般大众人群、特殊人群、特殊行业、慢病人群等人群的科学健身体系。

我们目前现存这些问题:一个是运动科学、训练实践存在割裂;不同的运动科学领域之间也存在割裂;基础运动科学研究和对“运动的人”的研究严重失衡,原创实验研究严重缺失;对大众人群的研究和远动员的研究严重失衡;运动训练研究范式和探索运动背后机制的需求严重失衡。因此我们要进行一个体系建设,要建立针对一般大众个人人群、特殊人群、特殊行业、慢病人群的科学健身体系。

2. 人才培养:亟待培养兼具运动科学素养和全面实践能力的运动领域人才。

第一,整体理论体系的构建严重落后国际专业的发展。第二,体育院校普遍存在运动科学和体育教育训练相关专业的割裂。第三,教材普遍陈旧与国际领域发展进展严重脱节。第四,教师能力的单一性难以满足运动健康人才能力培养的全面性要求。第五,体育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与社会需求或期待存在明显落差。第六基于培养竞技体育所需人才的院系和学科设置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第七,健康中国国家战略是体育院校学科转型和重组的重大战略机遇和发展的动力。

3. 学科建设:构建多学科专业分工明确又交叉融合的协作发展体育学科发展新格局。

要亟待解决运动科学和术科严重隔离的局面,亟待解决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需求割裂的局面,切实解决教材陈旧以及学科定位不明确的问题,基于社会需求和国际发展重组专业学科群或重新界定学科价值归属,要强化研究、加强国际交流,构建双向国际专业交流的新局面,加强原创研究的力度,同时基于社会和实际需求拟定研究课题,解释解决专业所需,建立学历教育国际上权威职业教育的高度衔接(美国运动医学会、美国体能协会等)。

4.良善治理:构建多部门联合、不同组织机构协同推进的局面。

要进行科学健身,这些跨部门间也要进行联系,特别是体医融合体教融合,要保证我们体育培养的学生及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未来健康中国的需要。

1. 践行国家战略:切实践行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国家战略(以体能分会为例)目前正在打造中国的体能训练师认证体系,很多专业院校都已开展体能训练专业的建设,在整个过程中实现学科建设、国家战略、教学研究、服务社会、对外交流和平台建设等来满足一系列需求。

2. 更新观念:要倡导全生命周期的运动生活方式。

习总书记提出了要构建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健身方式,要适应这种的全生命周期来满足我们未来健康的需求。

五、未来趋势

1研究新趋势

(1)运动科学和体能训练理念实践高度衔接

(2)大数据、虚拟技术和可穿戴设备等科技的广泛应用

(3)要针对不同人群的健身大数据及纵向研究成为热点

(4)基于科学循证的健身研究逐渐增多

(5)运动是良药:运动干预非传染慢性病

(6)健康运动的量-效研究,方法-效应研究逐步深化

(7)特殊人群、特种行业的健身需求逐步旺盛

(8)多学科交叉,特别是脑科学、人工智能、与健身的整合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9)对大众健康体能训练研究逐步深化,以应对健康中国的需要

(10)对精英运动员及特殊环境下的体能研究成为未来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际体能训练研究特点

研究基础:多元化的运动科学知识为主体

研究对象: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和运动的人的研究相结合

研究方法:大量采用运动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范式:以实验研究和实证研究为主(对照实验)

研究内容:不同训练手段或方式的运动科学机制、不同人群对不同训练的适应(短期或长期),不同的训练方式的量效研究、训练量及损伤之间关系研究等

研究对象:涉及到不同年龄、不同人群、跨度多年

研究成效:构建多种人群的训练体系,形成大数据,切实指导实践

3、发展新趋势

(1)运动健身相关人才培养系统化、学历化、职业化

(2)运动健身的相关学科定位更加科学化

(3)科技介入使健身更加精准化和高效化

(4)特殊人群、特殊行业及特殊需求的健身将成为需求热点

(5)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大数据精细化测评和训练逐步成为未来趋势

(6)全面的运动科学知识将成为未来健身教练必备的素养

(7)运动处方、医养结合、青少年、女性健身极具发展空间

(8)中国健身体系逐步对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升

(9)体育院校的学生将成为运动健康行业的主力军

(10)国际体能发展新趋势-基于循证体能训练

六、武体担当

武体体能中心培养的体能研究生先后担任近10支国家队、近20支省队的体能教练工作,获得多方面的好评。

武体体能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国家体育总局体能中心,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国家橄榄球协会,CBA职业篮球俱乐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等单位工作,显示武体培养的研究生质量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可。

主要成效:第一,学科建设。2019年3月,体能训练专业获批,从实现从体能训练理论方法的课程到体能训练专业的突破。第二,发挥专业引领。2017年5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成立体能训练分会并决定挂靠在我校,我校逐步在全国体能训练专业领域发挥领导和引领作用。第三,科学研究。2017-2019年建立体能训练实验室,分设体能训练的四个方向。第四是推进行业治理,是在武汉体育学院的领导下,体能训练分会强化全国体能训练的行业治理,在中国体系建设,主要是中国体能训练师,中国冰雪体能训练师、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国际化发展、践行国家战略方面做出了贡献,受到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总会的高度肯定。第五是践行健康中国、奥运攻关及体育强国战略


上一条:杨桦------推进新时代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民健身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基础民生工程
下一条:王旭光------建立健身指导队伍的新格局 建设更为完备的全民健身体系
关闭窗口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东海道16号 邮编:301617

  电话:23016380 邮箱:tyskzx@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