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传统体育作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身体民俗,与民间手蹈、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宗教、民间文学等交织在一起,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则是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和"体育强国”梦想实现的重要基石。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身体运动文化的重要展演形式,又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人类共有的体育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精粹和结晶。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改革取得的成就
1、体育非物度文化道产法制建没不断完善。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我国是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丰物质文化进产公约(2003)》的缔约国之一。
2004年迅速启动非遗保护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就做出了关于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决定:随后逐步颁布实施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进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各省市开始须布非遗保护的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进产法(2011)》、2013年,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速产保护与推广五年工作计划》《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速产保护与推广管理办法》等文件相题出台,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胜厂工作被列入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的日常业务。
2、体育订物质文化道产全国建设逐步推进。
据统计,截止2018年7月,正式进入国务院公布的第1-4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体育非遗项目有186项,正式进入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体育非遗项目有1169项,合计共有1355项,(不包括台湾地区、香港澳门合并为港澳地区)。
我国众多的民族生活的地理面貌、经济状况。政治因素子发展的多元和不平衡,是形成我国多民族原始艺术丰富性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我国体育非遗积厚流光的重要因素之一。
1)竞渡类项目、武术类项日、舞龙舞狮类项目稀少。
2)游戏类项目、委会类项目和摔跤项目数量众多。
03)构建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全方位机制
自2005年国家山台《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保护措施提上日程,并逐步构建了以“代表作项目”为核心的县、市、省国家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基本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速产项目的金字塔形的分级保护体系:以“代表性人物”为核心的县、市、省、国家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体系,初步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的全面覆盖: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核心的系列宣传和庆祝活动,成为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成果的重要方式,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以“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核心的活态、整体性保护模式的探索,进步深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
04)构建了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化的传承方式
传统体育的传承方式从最初的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的方式开始向校园传承、传承基地传承转变,更注重全民的参与。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迎新时代学校体有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认真梳理武术、拌跤、棋类、射艺、龙舟、健球、五禽操、异龙异狮等中华传统体白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传统体白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自教学、训练、免赛机制,形成中华传统体白项目竞赛体系。校园传示将成为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主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则是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和“体育强国”梦想实现的重要基石。体育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多项举措。在当前积极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主旋律下,回顾我国民族传统体育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对于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新时代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新时期大众体质健康发展和体白强国战略的实践提供借鉴与指引。
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得到足够的重视,在各级各类文件中均能见到关于促进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表述。例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问传统运动项目”;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国家层面对民族传统体育在内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和推进思路。该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创新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1、生产与生活环境变化的冲击
生态环境的变化造成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失去生存的空间;经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主体发生断裂,人口流动加速和追求新的生活方式造成原有的传承动力缺失;现代文明尤其是西方后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致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自文化也难以独善其身,促使其从文化环境、生存土壤到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工业”、“网络”、“信息”、“科技”等时代关键词不断涌现,人民的娱乐健身需求和方式也日新月异。如在当下的“手机族”、“马拉松热”等新生活方式和现代体育文化面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迫切需要进行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生产生活环境。
2、文化认同的淡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现代人娱乐休闲方式极其丰富,因此造成大众内心深处文化认同的淡化。在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健身的调研也发现,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和项日的选择大多处于非主流地位。
3、教育传承和保护的弱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特有的推进和有效实施,但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有所弱化。一是家庭教育逐渐丧失。传统的乡村家庭结构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渐分解,当今的乡村家庭中留下的成员变成了“留守人员”,以老人和儿童为主,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不复存在,传统的家庭教育和技艺传承方式也已经瓦解:二是传统的村庄文化教育照肉和传乐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三是学校教育口益团绕考试和成才日标,体育课程都难以保障到位,在此情况下更别说传承民族传统体有文化的使命。
4、国际化发展的不足
当前国际国内流行的体育项目大多基于外来的以奥林匹克为基础的西方体育文化,而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征的民族民间体育至今始终难以进入主流的奥运会等现代赛事体系,因而也始终难以得到国际化的认同和接纳。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地域和民族文化差异大,造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体系十分庞大和分散,如我国仅武术一个大类就涉及十分庞杂的门派和内容体系,导致整理和整合非常复杂和困难: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有大多具有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等特征,缺乏成熟的规则体系和技术体系,也缺乏系统的对外交流和推介意识。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助推体育强国战略实施的路径。
1、加强民族传统体育精神文化凝练,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有文化在璀璨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不仅积淀和总结了大量的健身和养生技巧、经验,也凝聚了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家国情怀和国家认同的价值观。
2、顺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节庆体育为基础,加强传统村落文化体建设;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扎根于乡村,乡村是其发展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结合国家乡村发展的整体战略,在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础的乡村,要以节庆体育文化为抓手,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传统村落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去。
3、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推动学校体育文化的特色化发展;
少年强则国强,同样,在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需要青少年的参与和担当。通过强化学校教育,让其感受到中华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从而在对青少年的潜移默化教育中推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的传承。
4、加强国际交流,打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符号和品牌;
中华民族传统体自文化的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也必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和品牌塑造。虽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但放眼世界,相比于各国体自文化发展,尤其是对比西方现代体自文化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有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仍然较低,我国的各种交流仍然大多局限在“请进来”阶段,尤其是存在为了“国际”头衔高成本邀请国际队伍参加,从而导致只是在国内“热闹”一番,并没有在世界其他民族产生深度的碰撞、交融和认同。
5、加强信息科技和多元业态的融合,积极推动产业化发展。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金融”文化+电商”“文化+创意”等各种文化新业态越来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和接纳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井积极加强与健身业、旅游业、农业等各种业态的融合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