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体育人文社科研究中心
 首页 | 中心概况 | 研究特色 | 平台建设 | 研究动态 | 管理文件 | 智库动态 | 全民健身政策模拟实验室 | 发展动态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站内检索  
 
当前位置: 首页>>智库动态>>专家观点>>正文
 
王正伦------全民健身全面对接健康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2019-01-10 16:32   审核人:

1995年我国就启动了全民健身计划,但是到了21世纪以后,依然出现了大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我们也称为生活方式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宣布:“体力活动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是肥胖、心脏和血管疾病、癌症以及糖尿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疾病”(NCD)的关键危险因素和全球范围导致“过早死亡”(Premature Death)的第四位独立危险因素。

体力活动不足”导致中国疾病谱发生巨变,许多过去少见的“慢性非传染疾病”(NCD)呈现“爆发”状况,病患绝对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例如:高血压患者约3.3亿;肥胖和超重人群近3亿;糖尿病患者约1.14亿;慢阻肺患者约0.42亿;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患者;抑郁症患者0.26亿;脑退化症患者0.1亿等等。

与此相对应,进入21世纪以后,尤其是第二个十年,国家健康干预的政策密集出台2009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条例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成为“国家战略”;2016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

从大健康的角度来看,全民健身就是健康干预的重要组成,而且是优先的干预途径。提升人们的体育素养(身体素养),积极打造有利于人们健身的环境、条件和政策支持,应从多方面建立工作体系或着力点体育在建设健康中国进程中,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未来,全民健身的五大发展理念。第一是创新创新点在于运动锻炼良医”理念的建立“协调”要统筹“体医结合+非医疗健康干预”;“绿色”主要是针对“环境改造+引导人们更多的户外运动”;“开放”要形成城乡一体,中西交流的局面;“共享”主要是“设施共享+专业化服务共享现在普通百姓健身最困难的一条就是他怎么才能接触到、接受到专业化的服务。

“全民健身”如何健康中国建设对接?

第一要聚焦健康;第二要联合行动;第三,全民覆盖;第四,精准发力。要聚焦“四个大幅度”第一是大幅度的增加规律性的运动,第二是大幅度的增强和改善国民的体质。第三是大幅度降低慢病发生率。第四大幅度降低医疗支出。

第一,聚焦健康就是要突破以往只注重“场地设施建设”和“群众体育活动开展”,以“娱乐”、“社交”和“竞赛”为主要绩效指标的运行模式。要进一步重视将“全民健身”的“焦点”定位于“切实改善和提高全体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切实防治慢病和抑制慢病蔓延”这两大核心议题,大幅度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性、可及性、持久性和实效性,抓实抓好,抓出显性的效果。

第二,全民健身要采取联合行动。要突破以往“各管一块”、“持续有效性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依从性不强”和“深入基层难”等“老大难问题”。更大范围的联合行动,一定要突破以往孤立封闭,自娱自乐。制定和调整政策法规,切实做到“全人群”、“全时空”和“全生命周期”的“刚性全覆盖”,使“全民健身”名副其实、名至所归。当前覆盖率低的人群有工作人群、经济弱势人群、慢病人群、残疾人群等。

第三,改变健康循证不足的运行模式。要拿出数据证明,全民健身体系的建设对老百姓健身,身体素质提高,慢病发生率下降等的作用。要联合卫生、医疗、民政、环保、生命科技、医保、金融、大众媒体等多方面,尤其利用健康大数据管理一切与民生有关的部门和行业,实行靶向明确的体医融合与非医疗健康干预的联合行动,重点是体医融合,分工合作。

第四、要精准发力。要实施更精准分类,有针对性的指导、干预和管理。全民健身要集中资源和力量狠抓“痛点”问题。要在体质监测和健康筛查(分为“疾病筛查”和“生活方式筛查”)的基础上,筛选出分人群的“体质弱项”、“主要慢病发生率”和“需优先干预的生活方式项”,实施分类、有针对性的指导、干预和管理。组建专业团队打造适合一般人群的“普适性健身服务包”和针对体弱慢病人群的“靶向性功能健身服务包”,以及适合个体和群体的“生活方式干预服务包”,力争管理好所有人的“食动眠”。 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卫生部共同推出,要求美国所有的临床医生出具药物处方的同时,必须要开出一张运动处方。

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体工作和“全民健身计划”精准聚焦到“大规模大幅度地改善和增强国民体质”这个“初心”上去。各级政府的体育主管部门首要的任务就是改造“全民健身绩效考评系统”,建立“群体运动促进大健康”的“健康收益”循证数据库或案例库。                                                                                          

未来的“全民健身”必须打破条块分割,转变以往由体育部门独家推动、孤立运行的状态,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的饮食、出行、睡眠、学习、工作、社交等)、“防控慢病”与“运动健身”紧密结合,将“全民健身”与“健康管理”紧密结合,建立体育与卫生紧密结合的跨部门联动机制,实现思想、理念、指标和方法的“无缝对接”和“联合行动”,以切实提高“全民健身”的实效。

 

上一条:裴立新------培养发展社区体育社会组织若干问题及对策分析
下一条:卢元镇------迎接全民健身黄金时代到来
关闭窗口

 

地址: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新城东海道16号 邮编:301617

  电话:23016380 邮箱:tyskzx@qq.com